搜索
段鑫星心理学网站 首页 论文 查看内容

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对待不诚信现象的态度分析

收藏 分享 2014-10-15 21:04| 发布者: duanxx| 查看数: 1852| 评论数: 0|原作者: 段鑫星

摘要: 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对待不诚信现象的态度分析程婧段鑫星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对待不诚信现象的态度进行了描述和深入分析,发现大学生对社会和校园中出现的不诚信行为虽普遍持较为宽容的态度,但在性别 ...

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对待不诚信现象的态度分析

程 婧 段鑫星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大学生对待不诚信现象的态度进行了描述和深入分析, 发现大学生对社会和校园中出现的不诚信行为虽普遍持较为宽容的态度, 但在性别、年级、科类、父母受教育水平等变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态度分析

一、引言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表现为忠诚可靠、实事求是、表里如一, 言必信、行必果。守信, 指言行一致, 讲究信用。〔1〕叶松庆把“讲诚信”列为当代大学生首要的道德底线。〔2〕 可见,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 高校德育中普遍存在着将道德认知当作道德行为的认识偏差〔3〕, 实际上,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行合一,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将经历从知到信、从信到行的过程。〔4〕而这里的“知”已不应该仅仅是对“高、大、全”式的道德说教的认知, 更应该包括对具体行为实践的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认知。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生对待社会与校园内不诚信现象的基本态度和不同群体大学生之间态度差异性进行实证、系统的考察, 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大学生在具体诚信问题上的道德评价认知和道德选择倾向。

二、研究方法

(一) 被试取样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式, 调查对象为中国矿业大学本科生, 调查时间为2005年3月。共发放问卷350份, 回收有效问卷338份, 有效回收率为96.6% 。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二)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以有结构的问卷调查法为主。第一部分为被试的基本情况调查, 涉及性别、年级、科类、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等; 第二部分为对社会域不诚信现象的态度调查, 包括政府诚信、商业诚信、医药诚信、学术诚信、教育诚信、中介诚信、媒体诚信、文艺诚信八个维度, 采用排序法进行测量, 最无法接受的为1, 其次为2, ……, 依次类推, 得分越低, 说明对该类不诚信现象的拒绝度越高而接受度越低; 第三部分对校园中不诚信现象的态度调查, 包括生活诚信、学业及考试诚信、信贷诚信、就业诚信四个维度,涉及50种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诚信行为, 采用五点量表法进行测量, 从“可以接受”到“无法接受”记为1-5分, 得分越高说明对该类不诚信现象的拒绝度越高而接受度越低。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0.79、0.83、0.86。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对33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一编码, 采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是大学生对待社会领域和校园内的不诚信现象总体态度的描述, 其次是对总体和各维度分别在性别、年级、科类、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五个变量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我们用“接受度” (或“宽容度”) 和“拒绝度”分别表示态度的肯定和否定程度。

三、分析与讨论

(一) 大学生对待不诚信现象态度的总体描述及分析

    由描述性分析可知, 大学生对于社会领域和校园内的不诚信现象总体的接受度偏高, 拒绝度偏低。对于社会领域,从八个维度的排序来看, 大学生最宽容的前三位依次为文艺、媒体、中介不诚信, 最无法接受的前三位依次是政府、商业、医药不诚信, 学术和教育不诚信处于中间位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领域的不诚信行为持普遍宽容态度的同时,对具体行为也各有评判标准: 既考虑其对整个社会的危害性,又与切身利益相挂钩。

    对于自身群体, 从四个维度的排序来看, 信贷诚信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而居于首位, 学业及考试与生活不诚信均值相等, 对就业不诚信的宽容度最高。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有借有还, 再借不难”, 无论是针对国家还是个人, 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诚信因素在大学生的道德评价和选择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但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特征还未完全融入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中, 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所订立的合同或契约不足以对其行为构成约束, 因此, 该类不诚信行为也就成为大学生所最容易接受的。

(二) 大学生对待不诚信现象的差异

1.性别差异

(1) 社会领域不诚信现象

    分析可知, 男生的总体态度均值略高于女生, 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对八个子维度分别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发现, 在医药诚信维度上, 男女生差异显著, 男生的接受度显著高于女生(P<0.05*),其余维度无显著差异。社会对女性长期的接纳使得女性对社会的认知与男性相比已无太大差异。从排序结果看, 男女生的差异也仅在于医药和学术两个维度,男生对于医药不诚信的宽容度高于学术不诚信,而女生则相反。

(2) 校园内不诚信现象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男生的总体态度均值显著低于女生 (P<0.05), 表明男生的接受度显著偏高。在四个子维度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 生活、学业及考试诚信维度的差异显著 (P<0.05*), 信贷、就业诚信维度的差异非常显著 (P<0.01**)。男生对待校园内不诚信现象的宽容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男性品行的宽容度, 传统文化对男性的道德品行要求较低, 所以男性在行为处世方面所受的约束也相对较小, 而对女性的道德品行则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值, 其对待不诚信现象的态度也相对保守。

2.年级差异

    分析表明, 四个年级学生的总体态度无差异。对社会不诚信现象的八个维度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 得知: 教育、中介诚信维度的差异显著 (P<0.05*)。事后LSD检验, 在教育诚信维度上, 大一与大二、大三差异显著 (P<0.05*), 大二与大四差异非常显著 (P<0.01**), 大三与大四差异显著 (P<0.05*); 在中介诚信维度上, 大一与大二差异显著 (P<0.05*), 大二与大四差异显著 (P<0.05*)。从各维度排序结果来看, 在商业与教育诚信维度上, 大四与其他三个年级的差异最为明显, 这可能由于大四学生与社会的接触程度比其他年级学生高的缘故。还有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大二学生在对待社会领域不诚信现象的态度方面也与其他年级学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其中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 对校内不诚信现象的四个维度进行检验, 结果发现均无显著差异。这极有可能表明,在一定程度上, 高校的诚信教育并未在提高学生对自身行为的道德性认知上取得显著成效, 应当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

3.科类差异

(1) 社会领域不诚信现象

    由分析可知, 不同科类学生的总体态度不存在差异。对八个子维度分别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发现, 在政府、中介、媒体诚信三个维度上, 不同科类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政府诚信维度上, 理工科学生的态度均值显著高于文科 (P<0.05*), 表现出更高的宽容度; 而在中介和媒体诚信维度上, 文科学生的宽容度显著高于 理工科 (P<0.05*)。从排序结果看, 文科学生将教育不诚信列为第三位,与理工科学生差异明显。这可能与两科类的特点和两科学生对社会特定领域的关注程度不同有关。

(2) 校园内不诚信现象

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理工科学生的宽容度显著高于文科 (P<0.01**)。从四个子维度看, 生活诚信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5*), 学业及考试诚信与信贷诚信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1**), 就业诚信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P<0.001***)。文理科学生差异如此显著, 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理工科在课程设置方面对思想品德修养等人文类课程要求的弱化, 以及理工科学生自身对“两课”教育相对较高的排斥度。这表明, 加强“两课”教育, 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对学生诚信意识提高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4.家庭经济状况

由分析可知, 家庭经济状况不等的学生在总体及各维度上的态度均值均无显著差异, 说明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并不必然与道德水平的高低相关。从对待社会领域不诚信现象的排序结果看, 仅在医药诚信维度上, 家庭经济状况为中等以上的与中等以下的有较大差异, 中等以下的把医药诚信列为第三位, 而中等以上的将其列为第六位, 这显然与家庭支付能力相关。

5.父母受教育水平

(1) 社会领域不诚信现象

我们对父亲和母亲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别予以考察。父亲受教育水平不等的学生总体态度没有显著差异。对八个子维度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 结果发现,在教育 (P<0.05*) 和媒体诚信维度 (P<0.01**) 上存在显著差异, 经事后LSD 检验表明, 父亲受初等教育的学生与父亲受中等教育的在教育诚信维度上均呈显著差异 (P<0.05*);在媒体诚信维度上, 父亲受初等教育的学生与父亲受中等教育 (P<0.01**)、高等教育 (P<0.05*) 的呈显著差异。从排序结果看, 父亲受初等教育的学生把教育不诚信列为第七位,与父亲受中等、高等教育的差异较为明显。可以看出, 知识水平不同的父亲对子女在教育和媒体不诚信行为的识别能力方面的影响是不同的。母亲受教育水平不等的学生总体态度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术和中介诚信维度上呈显著差异 (P<0.05*), 经事后LSD 检验表明, 在学术诚信维度上, 母亲受初等教育的学生与母亲受高等教育的呈显著差异 (P<0.05*); 在中介诚信维度上, 母亲受初等教育的学生与母亲受中等教育的呈显著差异 (P<0.05*)。这表明母亲知识水平对子女道德行为认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术和中介领域。从各维度的排序看, 也仅在教育诚信维度上差异明显, 与上述以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变量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2) 校园内不诚信现象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 表明, 父亲受教育状况不等的学生总体态度无显著差异, 但在生活诚信维度上的差异显著 (P<0.05*), 经事后LSD 检验, 父亲受初等教育的学生与父亲受高等教育的差异显著 (P<0.05*)。这表明, 知识水平不同的父亲对子女诚信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领域,父亲的知识水平越高, 子女在生活中表现出的诚信意识水平也相对较高。而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 对母亲受教育状况不等的学生进行检验, 发现均无显著差异, 母亲的学历对子女在诚信行为的养成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

四、结论

1.大学生对不诚信现象的接受度较高, 普遍持较为宽容的态度。这与张弛在2003年的研究相一致。〔5〕

2.对于社会领域的不诚信现象, 大学生最为拒绝的前三位依次是政府、商业、医药不诚信, 最为宽容的前三位依次是文艺、媒体、中介不诚信。

3.对于校园内出现的不诚信现象, 大学生最为拒绝的是信贷不诚信, 最为宽容的是就业不诚信。

4.大学生对待社会领域不诚信现象的总体态度在五个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5.社会领域不诚信现象的八个维度在性别、年级、科类、父母受教育水平上分别存在显著差异。在医药诚信维度上, 男生接受度显著高于女生; 在教育、中介诚信维度上,年级差异显著; 在政府、中介、媒体诚信维度上, 科类差异显著; 在教育、媒体诚信维度上, 父亲受教育水平差异显著;在学术、中介诚信维度上, 母亲受教育水平差异显著。

6.大学生对待校园内不诚信现象的总体态度在性别和科类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宽容度高于女生, 理工科学生的宽容度高于文科学生, 其余变量差异不显著。

7.在校园内不诚信现象的四个维度上, 性别、科类的差异均显著; 父亲受教育水平仅在信贷诚信维度上差异显著,其余变量差异不显著。

8.家庭经济状况在社会领域和校园内的总体和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段鑫星心理学 ( 苏ICP备13051542号-1 ) xinanniren@163.com

GMT+8, 2023-3-26 10:47 , Processed in 0.039994 second(s), 11 queries .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708号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