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目录

时间的心理相对性

收藏 分享 2010-7-29 23:31| 发布者: duanxx| 查看数: 1320| 评论数: 0

摘要: 时间的重要性同样在于它的相对性。对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我们肯定不会陌生。爱因斯坦相对论同时预言了超能量和宇宙大毁灭,从而使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比起爱因斯坦在方程式中的严密论证, ...
时间的重要性同样在于它的相对性。对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我们肯定不会陌生。爱因斯坦相对论同时预言了超能量和宇宙大毁灭,从而使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比起爱因斯坦在方程式中的严密论证,时间的相对性更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时间不仅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牛顿定义的参照物的影响,也被主观心理进程所左右。个人的精神状态、时间观念及生活节奏都影响着其对时间的感知。
人类对自然界的科学研究始于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但对心理世界的探索才有200余年的历史。爱因斯坦发现时间的相对性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心理世界中。他这样说道:
一名男子跟心爱的姑娘坐上一个小时,他觉得只过了一分钟;当他坐在火炉上一分钟,却感觉比一个小时还长。这就是相对论。
客观规律和心理定律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固定不变的,而后者具有灵活性:心理定律随着形势和参照物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对心理定律的变化及作用能进行一定的控制,这一过程称为“建构性”。它与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方式有关,一旦我们了解了心理定律和这个世界,就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其为人类服务。
P13 图1-2
 
以上面著名的光学错觉图像为例,就可以折射出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有时人们把底面A看成突出的面,有时把顶面B看成突出的面,两种看法都有据可循。但设想奖励前一种看法,惩罚后一种看法,人们会以一种看法为标准,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
 
P14图1-3
正如心理学家罗伯特奥恩斯坦(Robert Ornstein)在他的代表作《体验时间》(On the experience of time)中所说,领悟时间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受到认知错觉的影响,如前面的内克尔立方体。一般来讲,在给定的时间内一个人要认知的因素越多,就会觉得时间越漫长。例如,赖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人们认为音调跳跃的声音比音调恒定的声音占用了更长的时间,其中声源方位无关紧要,变化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认知。简单的音调和响度的变化能让人对时间产生错觉,以为度过了更长的时间。
在整个人生中,人们会遇到很多视觉上和知觉上的错觉,大部分都比前面的例子复杂。当没有“正确”的判断标准时,人在主观上会倾向于其中一种视角。用这种视角看世界可能会走向成功,而用另一种视角看世界可能会导致失败。用超前的眼光看世界可能让你“正赶上时间”,用当下的眼光看世界则可能使你“迟到”。虽然从客观上讲,两种视角都没错,但这个复杂的人类社会在主观上通常有自己的偏好,倾向其中一种,排斥另一种。除非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睿智的人再提出一种全新的视角。
我们无法控制自然规律,但对看待时间涉及的因素可以施加影响。认识到这些因素作用的时间和方式可能使你从生活中获益更多,有助于你在时间视角不起作用时分辨事物。有时,个人的时间视角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社会阶层或文化背景,但其他时候则可以自己决定。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解决以下问题:认识自己独特的时间视角;了解该视角如何影响个人的思想、感受和行为;帮助读者发展时间的灵活性与敏感性,以便选择对自己生活最有利的时间视角。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段鑫星心理学 ( 苏ICP备13051542号-1 ) xinanniren@163.com

GMT+8, 2023-6-8 07:04 , Processed in 0.043710 second(s), 15 queries .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708号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